情由心生,景由心看,一样的美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只因心情有所不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外界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的心境,内在的变化,导致我们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
一般来说,内心强大的人通常更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内心的强大使他们能不困于心,不乱于情,更加真实而客观地感知这世界,坚持为美好的东西而努力,却不为失败或得不到而焦灼。
有时,不是这世界不美好,而是我们还不够“好”,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世界真的很大,它是好或者坏,不应该由他人来告诉我们,唯有亲自去走这一遭,过这一趟,去体验由于内心不够强大所带来的羁绊和束缚并不断成长,才算是没白活一场。愿你我都能沿着心中的路出走,走出那命里风华,走出那世间味道,互道美好。
□文/黄雨茵
人这一生总会经历万千琐事,路遇无数过客。何其有幸,与时光无垠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遇见了想遇见的人。 —一题记 巢是鸟的栖息之地,家是人的避风港湾,而宿舍便是我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我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在夏末之际离家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新旅程,缘分是一种很特别的东西,使我们相聚在一起,在大学开启我们的逐梦之旅。
弹指一挥间,我们已结束了大学生活,各自都成为一名“社会人”。 轻启回忆的轩窗,刚入学住进同个宿舍,一起经历军训,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一起逛遍学校的每个角落...回忆的列车很长很长,那些情景历历在目。我们一起过四级,相约过六级,相约图书馆,一起创建文明宿舍,一起参加各类活动。四年的点点滴滴,是我们实现目标道路上的一块块垫脚石,一步一个脚印相互照顾鼓励着是我们向前进的动力。我从未想过,我的大学生活也会如此充实而有意义,因为有你们,让我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多了一丝特别。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在一起生活也需要一个互相磨合的过程,也因此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些许摩擦。可能我们会因为立场不同对某些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可能我们会因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些许摩擦,也可能会因为性格不合而发生细微矛盾。但是一路过来,我们都—一解决了这些问题,理解和包容让我们更融洽地相处,也正是如此,更让我明白了友情的真正意义,它并不等同于泛泛之交,而是那种你刚好需要,而我一直都在。
春天代表希望,夏天代表活力,秋天代表沉稳,冬天代表低调。春夏秋冬的变换与融合,换来了四季之芬芳。我们是不一样的独立个体相聚成一个小团体,亦如不同季节的交汇与替代,让四季之花,开得愈发灿烂。也许四年下来,饭堂的饭菜我们会吃腻;也许,校园的每个角落我们会踏遍;也许,一天满满的课程会使我们疲惫;但是,久处不厌的是你们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个季节都有花开,每个季节都有故事。或喜,或忧,或伤,或感。但无论怎样,都是我们一起走过的。
花开半夏,有你有我。经年相伴,心饴不化。
□文/陈楷烨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庚子伊始,新冠肆虐,疫情带来的危害众目具瞻,同时也再次为我们敲响保护生态、敬畏自然的警钟。敬畏自然,是因为我们与自然本为一体。人类与自然是相互对立又统一的命运共同体,黑格尔曾言及:“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当城市化的发展消融了南极洲上的冰川,屡创新高的夏季气温也灼伤着人类的肌肤;当万里绿意的黄土高原呈现出千沟万壑的伤痕,水土流失所致的洪涝灾害也摧残着人类的家园。人类从不是征服自然的胜利者,而是与自然同频共振,相互依存的对话者。万物与我们共生,互留余地,才能共赢。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世间万物,有果必有因。因此,敬畏自然,需要我们重视自然的警示作用。钟南山院士曾言:“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因为它告诉了你,你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如果你听它的,然后改正,那它自然就会走掉。”此次疫情的大爆发,便显而易见地揭示出我们与自然的相处出现了巨大的鸿沟。且看此次疫情,被困住的人类,“解放”了自然生灵羁傲的天性,“驱散”了笼罩蓝天已久的阴霾。地球,重现昔日斑斓,而我们也真切感悟到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地球,更是千千万万生灵的地球。疫情给我们的警示,字字句句都在传递敬畏自然这一重要的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创设性地提出这一至理名言。敬畏自然,需要我们坚定可持续发展信念。联合国《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提到,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他。联合国给我们的警语告诉我们,汪洋蓝海与七彩陆地构成的美丽生态只有一个,千千万万生灵共存的温馨家园只有一个;作为千千万万生灵的一员——人类,也世代居住在同个地球。因此,只有当代人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的环境是最公平公共产品,只有当代人深刻认识到敬畏自然即为子孙后代留下最宝贵的福祉,才能够真正落实好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真正实现福泽共享。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敬畏自然,要求我们身体力行地落实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行动。意大利女科学家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后,双脚跪地,表情漠然的行为,是她虔诚感谢塔克拉玛干沙漠允许通过的回礼,更是其对自然表现最深敬意的举动。诚然,我们对大自然的伤害不可否认,但所幸,我们亦在平复地球伤痕行动中。毛乌素沙漠在中国陕西版图上消失,“林茂鸟知归”;自然保护区救治野生珍稀动物,鸟啼鱼儿戏等。我们对地球的善举,对自然的善举,从来都可以也应该被世代延续的。
最后,我认为,经历了此次新冠疫情的重大灾难之后,我们都应该保持对自然更深的敬意与温存,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可能与自然,与子孙后代,与地球上千千万万生灵福泽共享。
玉楼春·戏林推 [宋·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 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解析】刘克庄,南宋诗人。林是作者同乡,当时任节度推官。时值国运衰颓,时势艰危,南宋自建立以来,一直处在金国的威胁之下,急需恢复在北方的统治,林姓友人却纵酒狎妓,通宵赌博。作者对此深感惋惜,因而写下此词予以规劝。此词上片描写友人在都城的冶游放浪生活,以诙谐之笔表现其浪漫豪纵;下片前两句运用对比,一方面是家乡对丈夫的爱情忠贞不渝的妻子,另一方面是京师妓院中三心两意的美人,和盘托出对友人的规箴,最后两句也表现了作者想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上片写人,下片致意,既各有所重,又相得益彰。全词格调轻松明快,意义深远,语重情长,有警世的意义。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解析】杨万里,南宋诗人。作者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写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诗篇,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追凉”,即觅凉,表现对“凉”的渴求,这首诗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表达了作者内心轻松愉悦,感怀自然。全诗以景写长,诗人在欣赏竹林树荫里虫鸣的悦耳之声后,感悟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颇为传神的描绘出夏天山间的温和宁静,表达出诗人对于立夏之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