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匠的儿子重新用泥土制作了一个陶瓷,给它轻巧的瓷身上了白色的染料。他盯着陶瓷二号,感觉似乎哪里还有欠缺,但又想不出来究竟是哪里不对。随后他将这款最新制作的陶瓷二号和陶瓷一号一起放进了烤炉。
烤炉里,面对越来越高的温度,陶瓷二号有点局促不安,它咬紧牙齿鼓着腮帮子显得很紧张。而陶瓷一号则淡然自若地注视着陶瓷二号。
“怪异,真是怪异,通体白色,这就跟没穿衣服一样。壁身又如此之薄,真怕经不住他人的一手之握。”陶瓷一号对着陶瓷二号说。
陶瓷二号低着头满脸羞愧,它想要力争,可最后却还是无言以对。
陶瓷一号没有收敛的趋势,反倒是变本加厉地说下去。
陶瓷二号羞辱难耐,肚子里憋了一股子气,身体渐渐“青筋暴起”,最后分裂成了几块碎片倒在烤炉架上。
老工匠的儿子打开烤炉,发现只有陶瓷一号还完好着,陶瓷二号已经破碎了。他认真地研究陶瓷二号的碎片,找回建造陶瓷二号时剩下的泥土原料。他用手捏起一块,放在手心,用另一只手搓了搓,凝神思考…
经过烤炉的锻造,陶瓷一号已经是个成品了。“我可是最完美的作品,竟然把我跟试验品同时放进烤炉里,真是侮辱”,陶瓷一号愤慨起来。不过它的自信越发得到了增强,它从不怀疑自己。
一天,老工匠的儿子正在研究下一款作品的时候,突然听到哐啷一声,扭转头一看,原来是自家的狗子把它吃饭的饭碗给碰碎了。他挠了挠头,眼睛扫了一圈,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了陶瓷一号身上。他把陶瓷一号捧在手里,细细的看着。
“我将会被小心地安放在铺着厚厚的干稻草的木架内,乘着大帆船远渡重洋到达王公贵族的城堡,接受来宾的赞美……”陶瓷一号满心欢愉地想着。
哗啦啦,哗啦啦,正沉浸在自己美梦中的陶瓷一号感觉到自己的肚子里被灌进了东西,急忙睁开眼睛。可是眼睛刚一睁开,就被湿润的像是专门清洗卫生间的拖把一样的东西给遮蔽住了双眼。这鲜红的颜色好像在哪里见过?陶瓷一号砸吧砸吧着眼睛,想要再仔细地看清楚,可是这“拖把”一阵一阵地扫过来,继续模糊了它的双眼。
陶瓷一号认识到是狗子的时候,已经是肚子被掏空了的时候,附带着的是它的精神也被掏空了。“哈哈哈,哈哈哈……”陶瓷一号发出崩溃的笑声,这个完全不是当初的设想,可又如何呢?
老工匠的儿子经过多个日夜的艰苦探索,终于完成了又一款作品,当他把冷却下来的陶瓷三号握在手里的时候,双手因为内心难以抑制的激动而有些许颤抖。灯光打在陶瓷三号身上,整个瓷身晶莹透亮,壁身纤薄,线条柔美,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过多的修饰,浑然天成。
陶瓷三号被老工匠的儿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有柔软布料作为底座的盒子里,当盒子的盖子即将合上的那一刻,陶瓷三号隐隐约约地听到某个角落传来说话的声音: “我可是最完美的作品……”
□文/陈炯
“人生而无畏,人生而自由”。自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其中不妨包括了言论上的自由。对于每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在我国宪法中第35条无不规定着。但不知是否大家也渐渐发觉,我们的言论自由在一步一步地被限制乃至被变相剥夺。
自由言论到底是什么呢?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指一个国家公民,通过各种语言形式,针对政治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从文义解释出发,我们即可以肆意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见解,与别人进行肆意的交谈,无需顾忌,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与不同的思想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也不无在火花的绽放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启蒙。
但实际中,是否如此呢?
答案是否定的。诚然自由是有边界的,我也持此观点。你拥有你的自由,别人也同样拥有同等权利的自由,自由之间并不是平行的,不是绝对的,每个人自由之间是有交叉的、有领域的。当我们同其他人(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自由相交接时,便会出现冲突、出现矛盾,此时不得不权衡一下利弊得失。 举些例子来阐述:
1、在政治层面上,我们不得与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相违背,不得发表过激的言论,在微博中常见到的便是“评论精选”。在某些地区疫情爆发之时,大家无不感慨疫情的严重以及可怕,无不感慨政府对于人民疫情的保护周到,但也无不感慨某些政府的不力或者政策的失算与不周。但你会发现,譬如在此类事件的微博评论中,无不都开启了“评论精选”,这是为何呢,赞扬需要鼓励,那么批评难道就应该被限制吗?
2、在生活方面,我们不得对他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不利的影响。譬如面对不确定的信息诸如谣言,我们不得不加分辨地去评论乃至传播,虽然你可能没有恶意,但是你也可能给对方造成同“键盘侠”一般的不良后果。网络言论不是法外之地,我们也需要在一定限度内去行使自己的权利。
但,言论自由的边界和限制在哪里呢?这是很模糊的。我们无从得知,也无法得知,其中蕴含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涉及到各种利益错综复杂。我们只能尽可能去保护自己所拥有的言论自由,同时也不去侵犯他人的合法言论自由。但在此我想强调的是,批评和赞美都是一种艺术,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如果一个人只接受赞美,只会狂妄自大;如果一个人只接受批评,只会自卑不堪。想引用曾经看到过的一段话,“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
□文/靳晨霞
“疫情”这是这两年多听到的最多的词,是一个令人伤心和恐惧的词,也是一个令人充满温暖和坚定信念的词。迄今为止,两年八个月,疫情一直反反复复,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困扰着人们的精神。就2022年以来,浙江、山西、内蒙古、北京、上海、广东、甘肃等等各个地方多次突发疫情,在这些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有那么一群人毅然奔赴抗疫前线,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最美逆行者,其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面对疫情,广大医护工作者,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主动请缨,毅然奔向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运输司机等等,义无反顾,奋战在防疫抗疫战场的第一线。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冲锋陷阵,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都是最美、最帅的“逆行者”。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他们肩负起了责任,扛起身上的重担,守护着人们前行。
最美逆行者,其传递的是信心与力量。疫情面前,人心是坚强而又脆弱的。但危险紧要关头,是最美“逆行者”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是他们维护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救助,更是他们为社会传递着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力量与温情,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抗疫斗志和决心,树立战胜疫情的坚强信念。在这些众多普通人身上,人们看到了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及对所有人的一颗大爱之心。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实际行动,鼓舞了人们对对抗疫情的信心,有了直面危险的勇气和众志成城的毅力。
最美逆行者,其守护的是生命与希望。正是这些普通平凡的最美“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守护着人民的安危,守护着城市的平安。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疫情蔓延时,是普通而伟大的他们在默默奋战,守护人民,护佑国家,他们无愧于新时代的英雄。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他们在危险之境中逆风而行,以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战胜了恐惧,克服了困难,坚定了胜利的希望,让我们温暖、安定,心中有力量,眼前向光明。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勇敢逆行的他们,千千万万最美“逆行者”,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篇章,一首首赞美的诗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最可敬的人,值得被所有人铭记、致敬。在这个同样不平静的夏天,让我们守望相助,向最可爱的人们致敬,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赏析】这首诗全诗率意造语,直吐胸臆,语句简捷,感情强烈。诗中的“剑”,用的是比喻象征意义,托物言志,抒写作者十年寒窗,磨炼才干的生涯和远大的理想抱负。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发了兴利除弊、实现政治抱负的豪情壮志。